鄧志駒(左)在白水井華貴坊8號老宅內(nèi)演繹粵劇《客途秋恨》。
鄧志駒
老宅內(nèi)的留聲機。
在白水井日與夜的市井煙火背后,是華貴坊的落寂。從這里遺下的幾間恢宏的古老大屋溯回前塵舊夢,那是建于上世紀初(1905年)的民居群,加上一個高調(diào)的牌坊名字,顯示著這里曾是富貴地。華貴坊8號劉宅,是一間俗稱“西裝屋”的老僑房,建于1934年。屋主的第三代后人有一位在澳門,和石岐人蘇偉行是認識多年的朋友,二人一拍即合,開始對這座僑屋進行修復(fù)活化。
現(xiàn)今收拾出來的劉宅顯露出它英偉的面貌,廳堂高接近9米,前廳與后廳之間有高大的羅馬式壁拱,使廳堂大氣挺拔,可想象當年的新潮氣派。蘇偉行喜歡收集古舊物件,除了那些雕刻精美的花板,他尤喜歡色澤艷麗的滿洲窗,背光照映,流光溢彩,十分有嶺南味道。這個煥然一新的嶺南老宅,還吸引來一位粵劇演藝家,在此唱響他的“戲夢”之旅。
南音說唱 唱故事給你聽
“涼風(fēng)有信,秋月無邊。睇我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笔煜げ贿^的旋律和唱詞在日色西斜時分從華貴坊劉宅傳出,伴隨著椰胡,一聲聲低回婉轉(zhuǎn)。
從事粵劇演藝45年的鄧志駒,初到這深巷老宅,即被這里的環(huán)境氣氛勾起一些回憶來。他想起廣州的祖居,他也曾修復(fù)過一番,對這種老屋充滿感情。平時曲不離口的鄧志駒,在秋分時節(jié),開口就唱起一段南音《客途秋恨》,他覺得,這首盛行于清末的粵調(diào)產(chǎn)生的年代背景氛圍和這種屋子建造時的整個背景土壤是很接近的,再加上也是在秋意漸深的時節(jié),情緒特別對。
粵調(diào)南音有別于福建南音,產(chǎn)生于清中期的珠江三角洲,是一種粵語說唱,就是用唱的方式來講故事,分為木魚、龍舟、板眼、南音、粵謳五種。當中,南音是有音樂的,最早是一個箏、一個板(檀板)、一個人(瞽師即盲樂師)在街邊賣唱,因此南音來自市井,比較通俗?!犊屯厩锖蕖肥歉木庍^來的南音,比較雅致,文辭也非常優(yōu)美。
鄧志駒十分喜歡唱南音,覺得它形式活潑,唱起來有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力,放在戲里唱,無論是表達激烈的情感,抑或是哀怨的、抒情的調(diào)子,南音都可以。然而面對粵樂里一種小眾的曲藝形式,它的瀕臨失傳是擺在眼前的。鄧志駒在疫情前曾在廣州走訪幾位失明藝人,地水南音唱家劉志光、莫若文、鄭健明,他們的唱法已沒人繼承,鄧志駒為此很心急,尋機會他將把他們請來中山,為他們錄音。至于在粵劇里,如今南音也都比較少,現(xiàn)在的大戲里通常都是寫一些全新的曲牌,而南音這種傳統(tǒng)的、民間的、富地域色彩的唱法已都處于瀕危狀態(tài),鄧志駒有個想法,就是將前輩名人名曲當中涉及南音的,他挖掘整理出來,較為系統(tǒng)地重新錄音,也作為自己一個學(xué)習(xí)的機會。
學(xué)唱戲、學(xué)衣食、學(xué)做人
鄧志駒是廣州人,他說,他在母親肚子里時就開始“聽”粵劇唱片了。父母結(jié)婚之前在一個業(yè)余粵劇團做大戲,他們結(jié)婚時,全劇團的人送了一份大禮給這對新人——100張粵劇唱片,一套電唱機,一部收音機。所以,鄧志駒在母親的肚子里就聽了不少戲。從出生開始,這些唱片就伴隨著鄧志駒成長。
9歲時,鄧志駒就在劇團演戲,小小年紀已對粵劇非常癡迷。讀書上學(xué)時,經(jīng)常請假去唱戲,甚至去考劇團,因此被班主任嚴厲批評。十來歲的鄧志駒一心要唱戲,無論是曲藝團、粵劇團、木偶團招演員他都去考,但都一一失敗了。在他考廣東音樂曲藝團失意之時,卻被主考官之一、曲藝大家關(guān)楚梅賞識,機緣巧合收為入室弟子。1981年,17歲的鄧志駒終于考入廣東粵劇院,他還記得有文覺非、羅品超、關(guān)國華等做主考官,當時全省超過三千人報名,最后錄取了五名演員,鄧志駒是其一,他的人生由此開始了新起點——在粵劇的最高殿堂廣東粵劇院,跟隨粵劇頂級的人物學(xué)唱戲、學(xué)衣食、學(xué)做人。
15年前來到中山,開啟新的旅程
在鄧志駒的戲夢人生里,直到2007年,也就是15年前,他帶著粵劇來到中山,開始了又一個起點。2007年10月,鄧志駒受中山市委市政府委托,組建香山粵劇團。在后來的十多年里,鄧志駒先后監(jiān)制原創(chuàng)粵劇《血沃共和花》《南國菩提》,均獲得多個獎項和贊譽。組織《香山大戲臺》逢周六早上在紫馬嶺作公益演出,超過300場?!痘涰嵱茡P傳萬家》每年在中山各鎮(zhèn)街送戲進社區(qū),超過200場?!赌蠂t豆發(fā)新枝》每年在中山的大、中、小學(xué),送戲進校園。鄧志駒獲中山市委宣傳部推薦,省委宣傳部授予他“優(yōu)秀基層文化能人”稱號。
在粵劇里,鄧志駒的確是一位全能能人。當鄧志駒15年前一來到中山,他就成立了呂文成廣東音樂藝術(shù)中心,他由衷佩服這位出自中山的粵樂大師,同時也感嘆中山的粵劇文化資源豐厚,有粵劇界泰斗、粵劇劇作家唐滌生,也有粵樂宗師呂文成。從地緣來看,粵劇在珠三角及港澳流行的地區(qū)中(也等同于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范圍),中山處在中心地帶,交流非常便利,因此“灣區(qū)大戲臺”是鄧志駒等眾多粵劇人致力搭好的舞臺,未來大家共享資源,在這個超級舞臺上唱戲。鄧志駒在中山所做的粵劇聲像博覽館、陳冠卿紀念館、呂文成廣東音樂藝術(shù)中心等,都是致力對粵劇文化的保護研究,成為粵劇地區(qū)共有的資源。
走不一樣的路,普及粵劇粵曲大眾文化
對粵劇的保護研究,鄧志駒可以說是用他整個生命來做,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在中山,粵劇的資源寶藏就在中山。
鄧志駒多年收集粵劇唱片,可謂達到“瘋狂”的程度,差不多就是一見到就收,用他的話是“傾家蕩產(chǎn)”。因此,當有想法在中山辦一個粵劇聲像博覽館,他當即就有資源辦到。由鄧志駒創(chuàng)辦的粵劇聲像博覽館就在位于中山紫馬嶺的香山粵劇研究院內(nèi)。館藏的粵劇聲像資料極為全面,有珍貴的粵劇名伶黑膠、CD、VCD唱片及卡帶等,這些都是鄧志駒收藏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以外,還有一套由鄧志駒監(jiān)制的《粵劇大典》,蘊藏一百部粵劇,238張碟片,可謂一個粵劇寶藏。
在粵劇的傳承普及方面,鄧志駒本身除了是一位出色的粵劇演員,表演、唱戲包括創(chuàng)作,是他的本分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鄧志駒錄制出版了三百多首粵曲卡拉OK,也主演過上百集的電視粵劇節(jié)目,擔(dān)任南方衛(wèi)視《粵唱越好戲》欄目主持人??梢哉f,鄧志駒是在走一條粵劇粵曲大眾文化普及之路,也是同行之中“少有人走的路”。
記者 詹琪琳 孫俊軍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峰◆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