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峰、左章之間有著深刻的音樂交流和理解,彼此合作很有默契。
約翰內(nèi)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漢堡,德國古典主義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掃一掃,可看寧峰、左章詮釋勃拉姆斯室內(nèi)樂巔峰之作
說到古典音樂,“勃拉姆斯”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他是當今公認的德國“3B”作曲家之一,另外兩位,乃是“西方古典音樂之父”巴赫與“樂圣”貝多芬。而這兩位都是勃拉姆斯從小仰慕的偶像。
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勃拉姆斯或許是音樂史上最嚴苛的作曲家之一,他無法容忍任何不完美的作品,以至于在他長達四十多年的作曲生涯,只留下122部作品。其中就包括他的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G大調(diào)第一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78)、《A大調(diào)第二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0)、《D小調(diào)第三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8)以及《自由卻孤單》奏鳴曲中的《諧謔曲WoO.2》。它們也都是室內(nèi)樂中的“頂流”。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誕辰190周年,享譽全球的小提琴家寧峰與著名鋼琴家左章特意錄制出版了這套作品。在中山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2024年的首場演出中,我們有幸現(xiàn)場聆聽了他們的精彩演奏。在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中,兩位音樂家還特別暢談了這次合作的感受以及他們個人對勃拉姆斯的獨特見解。
●在精神領(lǐng)域并肩而行
“親愛的約翰內(nèi)斯:關(guān)于你的奏鳴曲,我有一些必須說的話,它以獨一無二的旋律深深地打動了我。今天,當我收到它的時候,我就自然而然地來到鋼琴前,一邊彈奏,一邊享受,甚至喜極而泣?!薄拔业男闹袧M懷的激動和深情,完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梢哉f,我們在精神領(lǐng)域攜手并肩而行?!?/p>
《G大調(diào)第一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與勃拉姆斯的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都是獻給他的朋友、小提琴名家約瑟夫·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然而,它也深深地打動了它的“第一讀者”、鋼琴家克拉拉·舒曼,作為知音的她,還從中發(fā)現(xiàn)了其中暗含著勃拉姆斯藝術(shù)歌曲中的《雨之歌》與《余韻》的影子,她深愛這部作品,并要求在她的葬禮上演奏。
克拉拉所描繪的那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共鳴,同樣也是寧峰與左章之間的默契合作。在采訪中,他們表示,兩人平時在排練中也很少說話,主要是用音樂來溝通。自2020年首次合作演奏貝多芬,他們就發(fā)現(xiàn)了彼此間的默契。
“我和左章之間有著深刻的音樂交流和理解。”寧峰說,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自己的見解,但他并不覺得兩人存在分歧,反而,因為兩人之間的不同,給彼此帶來更多啟發(fā)?!八囊魳诽幚碛行┦俏抑皼]想到的,我一聽,這個蠻有意思。”左章同樣認同這一點,事實上,在采訪交談中,兩人的“對位”也天衣無縫。
早在多年前,還是使用光碟隨身聽的時代,寧峰就被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鳴曲的旋律“擊中”,這么多年才錄制這套作品,也是因為找到了合適的合作者?!耙亲笳吕蠋煵煌飧忆涍@張專輯,我還是錄不了它。”
兩人表示,不管是否在“勃拉姆斯年”,這都是一套值得研究的作品。只是2023年給予它的誕生一個更充分的理由。而2024年1月6日,他們終于有機會將它全套呈現(xiàn)給中山觀眾?!敖裉熘挥幸粋€作曲家的一類作品,感覺就像在品嘗一頓全魚宴?!毕矚g美食的寧峰在演出返場時與觀眾笑道。
●俗與雅的平衡極致
“勃拉姆斯對于我來說,一直都是難的。”左章在采訪中談到,十九世紀末,瓦格納等人已經(jīng)在開辟不同的賽道,勃拉姆斯似乎仍固守在德奧古典音樂的巔峰。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守舊的。
“他依然在沿用舊的和聲系統(tǒng),但他是在不斷以自己的方式,給它撐開、撐大。從技巧上來說,鋼琴家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它聽起來是如此厚重,它是綿延不絕的高潮型,一個接一個,它的句子是endless,非常長?!碧热粲闷胀ǖ摹⒃缙诘墓诺湟魳芳挤▉硌葑?,這樣的“勃拉姆斯”聽起來會很零碎,甚至很奇怪,讓聽眾感覺不滿足。為此,她必須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中國鋼琴家之一,左章近年來頻頻出現(xiàn)在BBC逍遙音樂節(jié)、香港藝術(shù)節(jié)、琉森音樂節(jié)等世界頂級藝術(shù)節(jié)上,盡管舞臺經(jīng)驗如此豐富,面對“勃拉姆斯”,她仍不敢有一絲松懈。
在寧峰看來,“平衡”也是理解勃拉姆斯作品的一個“關(guān)鍵詞”?!八阉着c雅的平衡做到了極致?!蓖瑸椤靶纱髱煛?,勃拉姆斯的作品雖然悅耳通俗,卻不至于美得讓人發(fā)膩。其結(jié)構(gòu)、和聲等,總有耐人尋味的地方。每一次在不同場合演奏,或者是作為論文課題去研究,它都有足夠的深度,待你發(fā)掘和深入分析。
在音樂會下半場的《D小調(diào)第三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8)中,觀眾尤其能夠體會到這一點。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年過五旬后的創(chuàng)作,他的激情并未因年華老去而歸于平淡,相反,更具強烈的情感色彩,揮灑著史詩般的氣概。有評論認為,這部近乎協(xié)奏曲的作品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克魯采”相差不遠。
四個樂章之間風格切換鮮明,其中第二樂章中動人的旋律和溫柔的和聲被認為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沒有比這更雅致的了。”而第三樂章則用控制精準又不失激情的間奏曲和精彩的動機發(fā)展部代替了傳統(tǒng)的諧謔曲,讓人耳目一新。生動流暢的旋律在終曲抵達頂峰,聽來酣暢淋漓。
下半場開場曲《諧謔曲WoO.2》是《自由卻孤單》奏鳴曲的第三章。它背后也體現(xiàn)了音樂家之間的深厚友誼。當時,同是浪漫主義著名作曲家的迪特里希、舒曼和勃拉姆斯在德國杜賽爾多夫等候好友——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的到來。他們采用約阿希姆的座右銘縮寫“F.A.E.”(Frei Aber Einsam),意為“自由卻孤單”,作為貫穿每個樂章的主題,并匿名創(chuàng)作,讓約阿希姆猜測每個樂章出自哪位之手。但心有靈犀的他們最后也未能難倒對方。
“演奏家是為了音樂作品而存在的,而不是音樂作品為了演奏家而存在?!边@是約阿希姆和他的朋友們所信奉的音樂使命,同樣也是身為演奏家的左章與寧峰所秉承的職業(yè)態(tài)度。
“音樂表演是二度創(chuàng)作。我們需要心懷敬畏,對作曲家和他們偉大的作品,對我們的衣食父母——觀眾,我們需要對這份工作保持熱愛,將作品的內(nèi)涵真實地傳遞給觀眾。”寧峰說。為此,他們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詮釋每一個音符。
至于結(jié)果,“結(jié)果不重要?!睂幏逶捯魟偮洌笳录唇舆^去:“對,努力了就好?!?/p>
記者 廖薇 圖/中山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提供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趙偉